智能驾驶发展路径走到了分歧岔口信汇网。
从去年开始,VLA成为智驾行业高频提及的词汇,理想、小鹏、元戎启行等车企或供应商押注VLA技术路线,并相继拿出了量产和Demo产品。
而另一边,蔚来基于“世界模型”量产了最新的 NOP+,华为则发布了基于WEWA架构的ADS 4,更加强调WA(World Model Action)模型。
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李文广和华为车BU CEO靳玉志甚至公开强调华为不会走VLA的技术路线,并且质疑了L(Language Model)在智驾技术上的应用。
于是我们看到的局面是,VLA、NWM、WEWA技术词汇一堆,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?哪种方案才是正解?
大热的VLA,到底是什么
最近大家应该看到很多基于VLA打造的智驾产品评测,其中一个易感知的功能就是“语音控车”,例如,你可以直接告诉车你的意图,左转、右转或者靠边停车等等。
例如理想智驾把它包装成你的专属司机,你可以用语音控制车辆的行驶,屏幕上反馈的文字也直观地展示了车辆的行为,增强了交互性。
但这并不是VLA最核心的能力,VLA并非语音控车的必要条件。
早在2021年,小鹏就可以通过语音“使唤”辅助驾驶变道超车。
同样的,你在桌面HMI上看到的车辆推理过程也并非VLA的核心卖点,而是厂商把这种因果推理做给你看,这也算是交互的一种。
但语音输入和语言输出都并非VLA核心能力信汇网。
元戎启行的周光也称:“语音控车只是VLA的基础能力,最难的是思维链(Chain of Thought, CoT)和长时序推理。这才是VLA真正的核心能力”。
同样的,识别车外的特殊交通识别指示牌呢?这是否是VLA独有的能力?答案也是否定的。
那么,VLA的具体作用是什么,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研发自动驾驶的人押注这条路线。
VLA中的V指的是感知、A是执行,中间的L则是语言模型(Language Model),V负责感知环境、A负责动作执行,中间的L的作用类似于“中台”,将V的内容,也就是感知的内容转译成A执行的规划和决策。
L转译的内容是自然语言,例如它看到了前方有路口,能够将感知的内容以自然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,然后结合车辆的状态,做出行动规划和决策给到A。
所以,VLA具有很好的可解释性。
第二,正如周光所说,VLA具有基于思维链(COT) 的推理能力,它的好处是什么,这里引用理想自动驾驶研发负责人郎咸朋博士的话术更为直观:
“(VLA)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背后推理的长思维链。如果没有强大的L,再好的V和A都无法发挥出来。这跟人与动物的区别很相似。论视觉能力人比不过鹰,论行动速度比不过猎豹,但人之所以能够称霸地球,靠的是强大的认知和理解能力。而这个认知和理解能力就来自于人类特有的语言能力。”
但是VLA的弊端也比较明显,既然语言模型要将看到的内容转述为语言,且要将为做决策服务,那么就涉及到一个挑战——语言表述的模糊性与空间对齐问题。
信汇网
例如,车辆看到的和我们想让车辆执行的位置是否一致。这就像我们跟着教程学做菜,放盐少许,这里的少许到底是多少?
华为李文广也发表过类似的质疑:“它(VLA)有一个很大的弱点,它对空间的感知能力不行,因为我们的车是要做具体动作的,要在空间里面运动,那它在这块的感知能力不行,就这样就导致你让它来做动作的话,其实我是觉得,这条路挺危险的”。
华为靳玉志也表示:“我们不会走向VLA的路径,我们更看重WA(World Action),省掉language这个环节,通过信息输入直接控车,而不是把各种各样的信息转成语言,通过语言大模型再来控制车。”
华为与蔚来站在了一起
蔚来今年基于世界模型打造了最新的NOP+,已于几个月前全量推送给了用户。
在智能驾驶上,蔚来采用的是世界模型(World Model),华为在今年上海车展前也发布了全新一代架构WEWA,其中WE指的是World Engine世界引擎,WA指的就是World Model Action。
蔚来与华为,在智驾战略上,倒是走在了一起。
我们先看华为的WEWA,WE世界引擎的核心作用类似于云端的“虚拟驾校”,用AI扩散模型生成难例场景,例如鬼探头、前车急刹等等。
华为认为,在现实世界去采集这类场景不现实,因为场景出现概率低,所以整体会很低效。
用AI训练AI,密度是真实世界的 1000 倍,效果提升会更加明显。
第二个作用是云端仿真,解决长尾数据不足的问题。第三个作用则是生成的数据回灌给车端 WA 模型,做持续训练与蒸馏,形成“数据-模型”闭环。
WA则更好理解:感知现实世界,不经过语言层,直接输出车控轨迹,也可以将它称之为VA。
蔚来在去年年中就发布了NWM,即NIO World Model蔚来世界模型。它的核心作用就是像人一样,看到现在,脑补未来。
世界模型具备对信息的全景理解力,在想象的维度理解物理规律,并重建世界。
它能够根据感知输入的信息,在100毫秒内,推演216种可能发生的轨迹、寻找最优路径;还能基于3秒钟视频的Prompt输入,生成120秒想象的视频。
在NWM中,语言只是输入之一,例如你也可以通过语言“使唤”车辆,它也能展现出类司机Agent效果。
目前来看,行业里对VLA技术路线还是存在争议的。
不只是华为、蔚来派,在上个月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宇树科技王兴兴也公开谈论了VLA,他称:“VLA相对还是一个傻瓜式的架构,自己对VLA模型抱有比较怀疑的态度”。
拿体验说话
看到这里,你应该对这些热门词的含义,有了个大致的了解。
谁更先进、更强不需要我们评判,毕竟成千上万名从事AI、自动驾驶的专家都无法形成统一共识,我们作为“外行”岂能轻易下定论。
但是这对消费者来说重要吗?其实根本不重要。目前基于世界模型的蔚来NOP+、基于VLA技术的理想AD Max,在体验上都有缺陷。
我们只需要看表现信汇网,用实践检验真理。
创利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